胤、弘、永、绵、奕、载、溥、毓、恒、启、焘、闿、增、祺、敬、志、开、瑞、锡、英、源、盛、正、兆、懋、祥
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讳上亦没有划一方法。胤禛登基后,其兄弟则改名为“允”字辈,但其子乾隆帝弘历即位后,并不要求兄弟避讳。当乾隆传位予永琰后,为免其他人要改名,反而将永琰改名为颙琰。道光帝绵宁继位后也把自己名字改为旻宁。
家族庞大,为了细分,由嘉庆开始,又规定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。例如咸丰帝叫奕詝,有同父异母兄弟奕?、奕誴、奕譞等,他们的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“言”部。庆亲王奕劻,因其不是道光之子,则是“力”部。
顺序 |
辈份用字
|
部首
|
例
|
|
1
|
雍正
|
胤 / 允
|
礻
|
胤禛(雍正帝)
允礽(原太子)
|
2
|
乾隆
|
弘
|
日
|
弘历(乾隆帝)
弘晓(怡亲王)
注:“历”繁体部首为"日"
|
"3
|
嘉庆
|
永 / 颙
|
王
|
永琪(荣纯亲王)
颙琰(嘉庆帝)
|
4
|
道光
|
绵 / 旻
|
心
|
旻宁(道光帝)
|
5
|
咸丰
|
奕
|
纟
言
|
奕纬(隐志郡王)
奕譞(醇亲王)
|
6
|
同治
光绪
|
载
|
氵
|
载沣(醇亲王二世)
|
7
|
宣统
|
溥
|
亻
|
溥俊(原大阿哥)
|
8
|
毓
|
山
|
毓岩(宣统帝嗣子)
|
|
9
|
恒
|
釒
|
恒钧(毓岩三子)
|
|
10
|
启
|
启功
|
咸丰帝只有两子,长子同治帝无嗣,次子未命名夭折;而光绪帝和宣统帝均无子嗣,因此将道光帝的直系子孙当作近支。道光帝是“绵”字辈,近支至“恒”字辈已为六世,“启”字辈以下行辈的第二字偏旁已无统一了。